第十五章惧怕运动的痛苦和羞辱
一般而言,爱运动的男孩通常不会参与同性恋。最终陷入同性恋的男孩,大多数不怎么运动,其中一些甚至害怕参与一些视为带有威胁性的运动。除了性行为以外,同性恋男性通常惧怕和其他男性身体接触。心理学医生约瑟·尼可拉斯(Joseph Nicolosi)博士发现性别错位和运动之间存在关系。发现与70%男异性恋者喜爱运动相比,仅11%的男同性恋者喜欢体育运动[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自205个国家的10,708位运动员(约6,000男性),其中仅有一位是公开的同性恋者。诚然,某些其他男运动员可能一度陷入同性恋,但只有跳水运动员马修·米查姆(Matthew Mitcham)积极地公开自己同性恋的身份。
在2008年夏季运动会,美国男排对抗俄罗斯。当他们这边每拿下一分时,这些高大的男性健将抱团拥在一起。这些团队经验明显略去那些对运动没有兴趣或不被选出来运动的男孩。没有什么能比团队经验更能增加男孩的自尊,让他感受到自己是男性团体中的一员。
与异性恋者奥运选手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经历类似的男孩更易成为同性恋。迈克尔的父亲和他的母亲离婚时,他只有九岁。直到2008年,迈克尔的父亲都不曾为联系儿子而做出什么努力。虽然这并没有妨碍他在游泳比赛上勇夺八金,他有可能接受了没有父亲的状态,但他并不因被遗弃而快乐[3]。不是所有的男生可以轻易地把缺乏父亲的经历挥之过去,或者摆脱没有父亲的阴影影响。
惧怕自己不擅长运动,惧怕他人嘲笑带来的伤害,都阻碍了男生进入猛烈竞技的男人世界。杰尔德·阿德维格医生(Dr. Gerard van den Aardweg)医生写道:
「为避免弄脏双手做体力劳动(劈柴,粉刷房子,用锤子),男同性恋者须将这些抛在脑后。他们必须克服对体力劳动的抵抗。让男同性恋者参与竞争性的运动诸如足球或棒球,并让他尝试做最好,没有自怨自艾,只有坚持和奋斗。有些人后来甚至觉得这运动精彩。这堂堂正正的战斗意味着是对可怜自我的战胜[4]。」
他强调一个男孩要与倾向放弃或接受自己是弱者的观念-或认为自己永远不能像其他男孩一样的想法-进行斗争。
很少看到身高1.8米、体重一百公斤的男同性恋者。如此大个子男人一般不会走到一群小个子同性恋者,要求加入他们当中。你不会发现如此高大健硕的男人典范会认同同性恋所接受的「可怜自我」。男同性恋者大致是内省和自我限制的一群人,受控于深度的敏感和情感中。这限制他们进入男性的世界。和高大的男性一样,其他男性也不应该认同少作努力。每个男士应尽力活出最大的潜能。
为避免争斗且抗拒阳刚角色,男性可能会进入同性恋。男同性恋者在疼痛面前大多不知所措,无论是蚊虫叮咬,被纸片划伤,还是从自行车上摔倒。孩童时,他们避免争斗和辩论。成为成熟的男性就意味着他要能够公开地在言语和身体上表达自己。为具备男子气概,他们必须不顾嘲笑、受痛苦和伤害。[5]
许多男男性接触者述说尴尬、恐惧或彻底拒绝参加运动的往事。无论是能力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这些男性没有在体育竞技产生的男人友谊中获得益处。男子阳刚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其他的男性的接纳和友爱。在男子阳刚之气上攀登需要与其他男性相互交流。男人需要其他男性来认可和促进其成年。若更上一层楼,这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对战场上的士兵来说,力量上的协同努力及男子气的合作会让他更加进步。失去与其他男孩有此类经验的关系,男孩可能会怀疑自己的性别认同,并且步入同性恋。
同性恋活动投入的特征是两极化,为使同性恋生活顺利地进行,或高或低,或极乐或极悲。男性在外表上投入很多的努力,但这不能回避许多险恶的现实。一些男性被其他男性排斥在外。同样,男孩不能和其他男孩在做事情中有共同的兴趣,可能感觉自己被孤单又沮丧的排斥在外。杰尔德·阿德维格医生描述了这样一位男同性恋者:
在一些自我反省后,他说童年时他确实一直是乐天派,和父母一起也有安全感(父母溺爱他),但在青春期时这些就消逝了。从童年起,他曾经有过三个朋友。他感到越来越被他们冷落,因为他们疏远他而彼此走得更近。他们的兴趣朝着「较粗暴」的体育运动发展,他们的聊天是关于男性谈的话题-女孩和运动,他不能追上他们。为得到他们的注意,他试图做一个使众人都开怀大笑的有趣男生,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他自己从来都不愿承认,其实他的青春期充满的是阵阵的悲伤和内心的孤寂。[6]。
1 Joseph Nicolosi, A Parent’s Guide to Preventing Homosexuality (Downers Grove, Illinois: InterVarsity Press, 2002), p. 28.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tthew_Mitcham
3 Chris Chase, http://sports.yahoo.com/olympics/beijing/blog/fourth_place_medal/post/The-mystery-of-Michael-Phelps-missingfather?urn=oly,102215
4 Gerard van den Aardweg, The Battle for Normality (San Francisco: Ignatius Press, 1997), p. 138.
5 同上, p. 139
6 同上, p.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