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兒童性別焦慮

關於診斷及預估兒童性別焦慮的情況,尚有許多不明之處,要為此處方治療法因此也特別複雜和困難。治療兒童性別焦慮,須考慮兒童的跨性別認同日後可能有變。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及治療師Kenneth Zucker認為,兒童有身心性別不協調舉措,這種情況是否繼續發展和持續,和他與家人及朋輩交往方式有莫大關係,他寫道:

處方、安排治療計畫時,必須考慮鼓勵此傾向的多項因素,包括:孩子這種傾向可能有變,他的性情,當性別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段家長對孩子的跨性別舉措的鼓勵,他與家人相處情況,家長的精神健康狀況,他與朋輩關係,還有他想當異性這幻想背後的許多原因。[69]

Zucker有多年治療兒童身心性別感覺不協調之經驗,處方治療法諸如:提供心理社會治療助孩子投入先天性別身份,談話治療,請父母安排他和同性朋友多相處,並處理併發的精神健康問題如自閉症,為父母提供育兒輔導等。[70]

Zucker等曾在多倫多精神健康與癮癖問題中心對有此類問題孩童作一項跟進研究,歷時達30年,結果發現25名曾接受治療的女童中,僅3人長大後性別身份失調情況持續。[71](Zucker的診所於2015年被加拿大政府勒令關閉。[72])

近年來,治療師流行使用的方法,與Zucker背道而馳-強調肯定孩子所選取之性別,[73]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同他當下選取的性別身份,如為青少年處方荷爾蒙治療,以延遲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以緩減身心衝突,減低因青春期而增加的焦慮感。目前能證此類延遲青春期的方法具治療價值的證據甚少,卻是一項大型臨床研究之專項,受美國衛生署資助。[74]

支持用藥延遲青春期的治療有效,其流行病學數據十分有限;而近年似乎逾多治療師處方荷爾蒙及手術等性別重訂方法,亦逾多人提倡讓病人在年輕時即重訂性別。倫敦《泰晤士報》2013年一篇報道稱,2011至2012年間,全英接受性別焦慮症臨床治療的孩童人數上升五成,2010至2012年接受此類治療的成年人數亦增近五成。[75]人數增加之因,是性別紊亂比率增,是大眾對性別身份議題更敏銳,或是樂意接受這類治療的人增加,或是其他因素,仍尚待考查;單是比率急增如此,已令人關注,應多做科學研究探討所隱含的家庭動態或其他潛在問題,諸如社會排斥,或成長發展問題,致令孩子現性別焦慮徵狀。

2014年,《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登載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家Annelou L. C. de Vries等一項研究報告,探討延緩青春期及性別重訂手術後的心理影響,暗示病人接受治療後心理狀況改善,其安康感近乎一般青成年人。[76]是項研究從荷蘭一間診所取樣,跟進55名跨性別青少年及青成年人情況(22名男變女,33名女變男),分三次評估:青春期延緩治療開始前(平均13.6歲),正當接受跨性別荷爾蒙治療時(平均16.7歲),接受性別重訂手術後最少一年(平均20.7歲)。研究沒設對照組作比較(即是沒接受延緩青春期荷爾蒙治療、跨性別荷爾蒙治療,及/或性別重訂手術的跨性別者),因此結果難作比較。

總言之,病人之性別焦慮情況隨時而改善,身體形像某些方面改善,整體功能有輕微進步。但因不設控制組,難以證實情況得以改善是否治療功效。是項研究顯示,受訪者的焦慮、抑鬱、憤怒感覺隨時間改善一些,但未達統計學顯著水平。雖然報告暗示治療有效,當事人尤其滿意,但若要證實治療前後確有明顯差異,則須重演研究,且要設控制組,採樣範圍須更大。另外,此類治療團隊應包括多種醫學專業人士,會令效果更佳。最理想的研究方式,是長期跟進研究,追蹤病人至20幾歲,以評估治療效能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