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见证
我在书中读到旧金山有一种场所,男人进入一个摊位,将自己的生殖器放入墙的一个开口,他就可以和在墙另一面的人进行性活动,不需要看到对方。为什么不这样呢?如果性行为只是一种感觉,那么用什么管道获得这种感觉还重要吗?现代社会对性经验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了这种反常、污秽的现象。[1]
-汤姆·艾森曼(Tom Eisenman)
同性恋行不通
任何一个在问题严重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都会寻找与之前不同的生活模式。然而,很多人却摆脱不了固有的家庭模式,深深地被禁锢在上一代人留下的怒气、不饶恕、否认以及其它问题中。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也不完全觉察这个问题。
我有次参加了一个40周年结婚纪念日的庆祝。这对夫妇的女儿对宾客说,妈妈有一些怪异的省钱做法。但是她提到,后来发现自己也和妈妈一样,用剪开的麦片盒写购物清单。我们往往难以脱离家庭的影响,即便我们认定这些是我们不想要的。
下文是有过好多年经验的男同性恋讲述的经历,括号中的内容是对经历的审视和评论。
雷福德的故事
雷福德·凯特(Rayford Kytle)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2]
我来自一个好家庭,上了好学校,生活在一个好小区。在学校里,我很受欢迎,成绩优秀,在教会也很活跃。我本想做一位长老会的牧师。
(我们看到,雷福德没有提到运动-传统的男士活动、他与父亲的关系、同辈的嘲弄、自卑或其它令他走进同性恋的原因。据他自己的判断,世界如此孤立,以至于其它任何解释,不经考虑,在他看来都是无效的。)
虽然我有很多关系和优势,但当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取向时,我就成了一个完全孤独的存在。
(对于雷福德和同性恋者来说,性取向「就这么来了」。他们找不到原因,也不知如何解释。雷福德没有说,他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男人,或是觉得自己缺乏男性气概。显然,和有一个独特性格的人一样,有很多优势的人也有进入同性恋的可能。不仅如此,他与男性群体的隔绝,不被接纳的感觉也都构成同性倾向的典型前奏。)
我没有任何行为榜样,没有见过任何同性恋男性的正面形象,没有看到社会对同性恋男性的支持,我不知向谁求助。
(显然,不能以自己的父亲或其他主要的男性为行为模范,对于男孩来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不利因素-对具有一定性格特质的男孩,这个影响更为明显。雷福德预设自己需要对男性用性行为做出回应。
雷福德可能也希望自己的家长和朋友能支持他的同性恋活动,但他们明显没有。雷福德此时已经决定自己是同性恋者,他不仅仅是有同性性吸引或参与同性恋活动,而是认为同性恋是自然的、正常的,对自己和世界都是有益处的。男同性恋的世界很难提供一个没有缺陷,生活堪为典范的人。事实上,如果男同性恋者的行为使他人陷入充满问题的生活模式,就很难定义一个正面形象的同性恋者应该是怎样的。同性恋的状态,对很多人而言是从一系列的情感关系问题开始的,因此难以构想它的正面形象会是怎样。长寿并不等于幸福,尤其如果长寿的代价是对他人的伤害或轻看。男同性恋者的正面形象同时要包括他征服其他男性的所有行为和成就。
如果有人帮助雷福德处理自己的问题,重拾性别身份,尤其是在他自己表示愿意接受长者的帮助后,他本来可以受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不能告诉我的家人-这太可怕了,他们无法接受,这不堪谈论。
(雷福德与父亲的关系或许不尽人意,而且,他未能向家人倾述他同性吸引的困扰感觉,不过他选择重视这些感觉,并用行动将其表达。他没有马上主动去找辅导,而是自己开始与其他男性追求性高潮。)
我不能告诉我的朋友,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我被当成怪胎。我也不能告诉我的老师或牧师。唯一的出路就是药物。
(雷福德找到了一条自己也没有料到的出路,因为药物对人际关系、情感状态的价值观和选择影响甚小,唯一的影响可能仅是让人不记得自己真实的过去。)
我在教会指导辅导员的办公室里读到:同性恋像疾病一样可以治愈。接下来的十二年,我反复地接受治疗,想要将自己的这个部分,从人面前-特别是自己面前,抹除、掩藏。
(辅导的作用应该是帮助一个人去处理他的问题而不是抹除或掩藏问题。当雷福德觉得他需要同性恋活动才能生活时,他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对自我的认识让他开始看到生命中诱使他成为同性恋的问题,然而他却还没有明白其中的原因和影响。治疗师没有帮助雷福德找到问题的根源-举例来说,他觉得自己不够男人-无法帮助他克服问题的影响。雷福德明显没有意识到,他性取向源于自己觉得缺乏性征,这是对这种感觉的反应。值得肯定的是,他尝试接受辅导,但并不是所有的辅导人员都有经验帮助人们克服自己不喜欢的同性恋问题。
我们应该意识到,羞耻感也是让人陷入男男性接触的主要因素。像雷福德这样的、有情感驱使的人往往觉得同性恋观点会给自己生活带来帮助。他反而不会看到里面的欺骗成分,也不会看到同性恋行为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同性恋的偏见和无知的风气与我的生活常有冲突,也减缓了我的成长…
(雷福德希望继续着同性恋生活,虽然做过辅导,但看似不太想改变。一般来看,同性恋者将异性恋者视为反对他们议程的敌人。一般卷入同性恋的人,情感发展会比较慢。他似乎没有看到,关于为何选择同性恋,其实存在有益的、有助的和正确的建议。)
…成长为社会一名有自尊、有责任感、有贡献的成员。
(能将精液贡献给其他男人的嘴或肛门不会被视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不仅如此,所有这些都是雷福德主观的判断。雷福德的亲友会如何评价他的同性恋活动呢?「有责任感?」「有贡献?」不太可能!)
这使我越来越怀疑自己,深感羞耻、恐惧。这样,我如何找到生命的呼召-找到让我可以全力以赴的工作和职业,找到生命的方向-如果我在力图忽略、否认、掩藏、扼杀我内里如此重要的一部分,我又如何能找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
(这里,雷福德说出了自己找不到方向的迷失,他需要一位或多位正面的、有道德的男性榜样。雷福德并不需要否定他的「重要部分」,只是需要认识它。当然,他缺乏引导、信任、赞赏和肯定。虽然他来自一个很好的家庭,生活在一个好小区等,但是雷福德的空虚感,对性别身份的缺乏认同,说明他与父亲关系不好,他没有提及过父亲。显然,他没有找到另外一位能够帮助他的、有建设性角色的男性榜样。这同其他性别弱点因素,一并都影响了他的成长,最后让他觉得同性恋更具吸引。)
我在27岁时接受了自己的性倾向,这对我是一个大觉醒,就像出生一样-终于接受了自己的感情、接受了自己,好像点燃了心里的一盏灯,不在逃避我所认识的自我厌恶和自我怀疑,而是发展了一种健康的认识,认识自己是谁,这一生想要做什么。
(同性恋中太多不健康的问题难以赞同它是「健康」。虽然同性恋会带来人际关系,但是典型的同性恋活动有许多害处。正如一些男性也认同社会对他们性别残缺的评价,雷福德也承认有厌恶自己的心理。这明显不同于他的开场白:「我来自一个好家庭,上了好学校,生活在一个好的小区。我在学校很受欢迎,成绩优秀,在教会也很活跃」。雷福德列出了那么多的好,很难看出他为何萌生自我厌恶的情结。)
在我刚进入同性恋的那些年,性交对我的意义就是认可的方式…
(这是不是说明了他少年时期缺乏认可?当然在他的开场白中并没有提到。雷福德写下了他生命中的很多福分,以及他自称受欢迎的性格。但是他内心的主意改变了,所说的感受与早年的良好状态、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恰恰相反。他明显经历了多年的关系问题、挣扎和痛苦。一个男人经历中的矛盾心理或扭曲心理都会成为男男性接触的原因。)
…是支持。
(雷福德的言辞中,暗含着对肯定的需求,这种需要在少年时就出现了,也成了进入同性恋的诱因。)
我需要常常得到确认大家喜欢我,大家重视我…
(这也与他之前的言辞相悖:「我在学校很受欢迎。」他从觉得自己受欢迎的状态转变成觉得自己需要更多重视的状态。一个进入同性恋的男孩,一般都经历被其他男性忽视、轻视甚至被排斥,不得参加他们的活动。他们把他当作一个「他者」,知道他不再视自己为「男孩中的一个」。这又与他开场所说的在学校里受欢迎的状态相反。)
…因为我缺乏自尊,缺乏自重。
(在雷福德提到早年的许多优越性时,没有提到这一点。但是这种两极的/一些实话-一些创构的解释中,生活似乎要么尽是美好,要么尽是痛苦。听起来我们都会质疑这是不是同一位叙述者的故事,因为前面与后面的部分不相一致。)
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自己缺乏安全感,克服了这种感觉,又建立了以互相理解、尊重和互爱为基础的单一的关系。
(这里更加清楚地说明了雷福德两极化的描述。他认为他需要一种建立在彼此需求之上的同性恋关系,才能得到他所谓的「尊重」。不仅如此,忠诚的单一的同性恋关系是极为少见的。一般情况下,伴侣不过是不透露他的其他关系而已,以免破坏他与同居伴侣的关系。)
但是那时,我已染上了艾滋病。
(这是个悲剧。希望到了此时,雷福德不再将自己视为年轻同性恋者可以标榜的「模范」-一个他一直追求能够成为的角色。他的故事深刻地描述了一个充满忧郁的两极化生活所酿成的悲剧。雷福德没有看到,同性恋活动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和危害。他没有提及任何离开同性恋的人的模范,但是却以为作同性恋者就是他的命运。这个故事,试图描绘同性恋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却没有好结局。)
雷福德的总结和分析,我大都认同。我会加上一点,如果一位年轻人决定要作同性恋,他为了对得起自己,应该与曾经选择同性恋后来又转离的人谈一谈。在决定要与另一个人建立性关系之前,应该对整个事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样,对自己所尊敬的人,不应该做任何有害行为。
男孩子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性,看到男性气概的榜样,我们会为此付上沉重的代价。如果有所缺乏,就会让人受到欺骗,因为任何一个男孩,只要有良机和鼓励,都能成为男性中的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同性恋的欺骗
身为人,肯定会受骗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各种各样的谎言。令一些男孩深陷其中的谎言有: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远不及他人有价值。有些公众群体,以及大部分男同性恋者,都在与同性进行性高潮的意义方面深受蒙骗。在一个年轻人的生活中,猖獗的个人理想主义和主张自我观念,可能会令他拒绝真心关爱他的伴侣、同学和家人的建议,最后导致自我贬损、做出错误的决定。太多男孩在与其他男性的性关系中只引发了很多暴力、滥用药、性病问题,包括艾滋病等。其实这些情况可以改变。
以下是菲律宾人迪欧的见证,与雷福德·凯特的故事形成对比,他也有多年同性恋经验。
我是一个54岁的单身菲律宾人,出生贫寒。我们家有七个孩子,我有四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我一岁多就被叔叔阿姨接走,直到六岁。四岁的时候,一个男人对我性虐。五岁的时候,一个比我大的男孩儿好几次性侵我。当阿姨把我送回给父母的时候,虽然我的姐妹们都很爱我,我依然悲伤。还记得我八岁的时候,父母总是吵架。当我听见妈妈哭时,就非常同情妈妈,也十分恨恶爸爸。有的时候,我会和姐妹们说,如果父母分开了,我们都要跟妈妈。
爸爸非常被动,不善表达。他从来都不肯定我,或者花时间陪我。他总是在忙工作,或和朋友在一起。我以为他爱外人超过家人。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没有一个男性榜样。即使爸爸就在身边,也感觉他很遥远。
我总是和妈妈、姐妹们在一起,我和她们的关系更紧密。自从小学开始,我和男孩的相处就有困难。我觉得自己被男孩排斥,倒是更受女孩欢迎,所以就常和女孩在一起。
二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三年级的朋友,他对我很好。他希望能有一个弟弟,就把我当作他的弟弟。我觉得自己深受他的吸引,总是想要和他在一起。他上四年级的时候转到了市区,他离开了我,我被撇下,非常难过。
高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受一些俊美男生的吸引。我开始每天晚上都幻想和自慰。我知道事情有些不对劲了,但我也不知自己为何会被男生吸引。
我16岁就搬到了市区,去上大学。有一天,我在电影院里见到了一个男的,他在我身上手淫。我无法拒绝,但很难过,为自己所做的感到污秽和羞愧。从那时起,我就常去电影院去寻找男人跟我手淫或其他性活动,以满足我的性欲。
我特别想和男人建立长期的性关系,都未能如愿。每次我的伴侣离开,或忽略我,我都十分受伤。我没有告诉家人,也没有告诉我非同性恋的朋友。
我有一位非常亲密的朋友,他不是同性恋。我知道他怀疑我有可能是同性恋,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会以抽烟、喝酒和其他像是真男人的行动来掩藏我是同性恋的事实。我怕家人发现我是同性恋,所以小心翼翼地守着这个秘密。我很害怕别人知道我的本性,为此羞愧,怕被拒绝。
我非常厌恶这种躲藏伪装的生活。我苦求自由,但是不知如何逃脱。有一天,我想自杀。我知道神,但我不知道有什么人能帮我自由。但是,不知怎么着,神好像知道我的伤痛,听到了我哀叹求助。大学的一个同学曾经也是吸毒的,被家人和社会拒绝,但是接受了耶稣以后,她的生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跟我讲了耶稣如何让她的自由,改变她的生命。她邀请我去了一个团契聚会,那天晚上我就将自己生命给了耶稣基督。
我知道在我接受耶稣以后,改变发生了。我开始读圣经,对基督教的兴趣一直在持续着。我参加了一个相信圣经的教会,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好。此时,我已经停下了所有的同性恋活动。
现在,我不再怕别人知道曾经的我是怎样的人,因为我现在知道我在耶稣基督里的身份。我不怕将这个巨大的改变告诉人。我不是完人,没有人是完全的。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今身能够逃脱同性恋,尤其是当我有了自杀倾向后。我知道我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但是我很难忘记自己曾经的处境,很难忘记自己能从同性恋的辖制中被拯救出来的幸福。我与强加于我的同性恋倾向挣扎了20多年。认识耶稣基督,与他建立关系,这就给了我一个理由恢复我所失去的性别身份,认识自己的男性气概。我为自己从挣扎中走出而喝彩。
迪欧的事迹,他的情感和经历,应该让更多的年轻男子了解。前同性恋者的声音往往被这个社会抑制、否认、或抵挡。这些人经历很多同性恋活动之后,选择停止与其他男性的性活动,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些人,有多年的个人经历,他们可以告诉你自己成长背景中的问题是如何让他们进入同性恋。前同性恋者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智慧,他们选择离开同性恋活动是基于好的理由。离开同性恋这种缺乏责任、以享乐为中心的性活动,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同性恋活动所产生的忧郁、混乱和绝望非常突出,远超过其带来的任何益处。同性恋活动看似能够暂时抚平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波浪。同性恋中的男性明显需要对方。这令很多男性没有依从自己情感,彻底绝望,走向自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个人也不应该放任情绪,随意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而不考虑复原心理的创伤-如果他渴望得治愈的话。如果他仔细思考这些情绪的根源问题,他就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自恋,认识到他对其他男士的倾慕是不必要的,也认识到这些扭曲的性爱会遏制生命的延续。这有可能会引发他重新评估自己的情况,有可能带来改变。遗憾的是,有些进入同性恋的人只是越陷越深,从未找出路。
有些同性恋者,经历过多年的活动、许多伴侣、无数幻想和性游戏,最后忧心忡忡,发现同性恋观点和活动都站不住脚,不能长久,缺陷明显且并不美好。他们自由地选择了,主动改变了自己的性取向。他们经过一番研究、自省,采取了必要的措施,终于终止了同性恋活动。即使有很多人都在高呼「危险」、「此路不通」,又有人问罪:「没有问题,为何需要修复?」虽然很多人都自愿地离开了男男性接触活动,而且成功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否定选择离开的自由,无视很多已经证明了自觉离开同性恋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