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评价: 0 / 5

减星减星减星减星减星
 

https://www.christianpost.com/news/sexual-orientation-as-a-conditioned-response-to-childhood-sexual-abuse-a-rarely-discussed-factor-in-the-scientific-literature.html

性傾向是對童年性虐待的條件反應:科學文獻中很少討論的因素

Sexual Orientation as a Conditioned Response to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 Rarely Discussed Factor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Christopher H. Rosikhttps://www.christianpost.com/by/christopher-h-rosik

CP Op-Ed Contributor

 20230908

俄勒岡鴨子隊主場奧特森體育場南側。| (維基共用資源)

 

最近的兩篇研究論文向我介紹了大量科學文獻,這些文獻與圍繞非異性戀形成發展的問題高度相關。這項研究似乎為許多治療師在臨床上看到的和許多人直覺上懷疑的情況提供了證實和理論依據,即在童年遭受性虐待可能在許多人的非異性戀發展中發揮了形成性作用。

 

研究:奧基夫等人(O'Keefe,2014年),彼爾德等人(Beard,2013年)及其同事們從1,178名匿名成年男性中獲得回顧性數據,這些男性是來自西佛吉尼亞州兩所大學的學生、教師和工作人員,以及來自同一地區的其他已完成學業的其他男性。樣本很年輕(平均年齡21歲),並且普遍受過良好教育。該研究的參與者通過電腦測量抑鬱、親密關係、性滿意度、性伴侶之間的衝突、性欲亢進和危險性行為以及同性和異性傾向進行了匿名測試回答。我將重點關注與同性吸引和行為的起源相關的發現,但鼓勵對其他發現感興趣的讀者直接查閱資料來源。

 

結果與解讀:這些研究人員主要關注兄弟間亂倫(BBI)和兄弟姐妹間亂倫(SBI),但也評估了參與者遭受成年男性性虐待(CSA-AM)和成年女性性虐待(CSA-AF)的經歷。奧基夫等人(2014年)對研究結果及其意義進行了清晰而有用的總結。我將在下面詳細地引用作者的話,以證明我並沒有斷章取義地理解研究人員的觀點,因為我相信他們已經很好地陳述了自己的觀點。然而,我將省略他們提供的大量學術期刊引文來支持他們的觀點。

 

在彼爾德等人(2013年)的報告中,同性兄弟亂倫對成年男性的同性性傾向和成年男性的同性性傾向具有強大的指向作用,對姐妹亂倫受害者的同性性傾向提供了關鍵時期學習、性印記和條件反射的解釋,這三種現象在過去被用來支持同性性傾向存在遺傳基礎或其他生物學基礎的說法:雙胞胎之間性傾向的一致性,有哥哥男性中的同性性傾向的增加,以及男同性戀者的青春期早於異性戀者。同卵雙胞胎性傾向的一致性很容易解釋為雙胞胎之間亂倫的高可能性以及同性亂倫對成人性傾向的影響。有哥哥的男性同性戀傾向的發生率較高,這也很容易解釋為,由於處於學習的關鍵期,兩兄弟之間的亂倫對弟弟的影響更為深遠。正如目前的研究結果所顯示,男同性戀者的青春期提前的原因很容易被解釋為早期的性欲更強(由睾酮水準上升所驅動),以及他們與年輕男性容易接觸的唯一性伴侶—其他男性的性行為。

 

此外,在我們的研究中,那些兄弟姐妹間亂倫受害者以及早期與男性有過性經歷的參與者在成年後對男性和女性的性行為都表現出很高的興趣,這一發現與他們的早期經歷導致女性同時存在同性和異性偏好的觀點一致。我們的研究結果絕對沒有提供任何可以解釋為支持性傾向有遺傳基礎的證據,因為許多的兄弟姐妹間亂倫受害者隨後與男性伴侶發生了早期的性行為,還有一些人在與男性伴侶發生早期性行為之後或同年成為兄弟姐妹間亂倫的受害者。此外,那些兄弟姐妹間亂倫受害者以及早期與男性伴侶有過交往經歷的參與者的成年性傾向反映了男性-男性和異性戀取向的條件反射,這一發現與「兩種並存的性傾向均源於關鍵時期發生的條件作用」和「男性-男性和男性-女性性傾向是正交的」的觀點一致。(28-29頁)

 

研究人員總結他們的結論如下:

 

「…據我們所知,我們的研究是第一項提供反條件作用證據的研究,該反條件作用發生在學習性偏好的關鍵時期,並且與同性條件作用試驗或多或少同時發生。根據目前研究的[數據]…在學習性傾向的關鍵時期,同性和異性戀的條件反射經歷似乎可以解釋成人性傾向發展的主要部分,也可以解釋成年後性傾向的不變性。」(第29頁)

 

觀察結果。正如上面最後一句話所提到的那樣,奧基夫等人(2014)淡化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的潛在含義,以及青少年和成年人性傾向改變潛力的條件反射範式。我們有興趣知道這是否是他們真正相信的,或者他們是否知道做出這樣的陳述是他們的研究能夠通過審查過程併發表的唯一途徑。他們似乎認為這種變化受到與性傾向相同的發育因素的限制,並得出結論:「…性印記與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協同作用,這一機制解釋了同性兄弟姐妹亂倫或早期與同性伴侶的非亂倫經歷為何在受害者中會產生永久性的成年同性或雙性戀傾向。」(第3頁)。

 

然而,盡管這一理論可能有助於解釋某些個人的性傾向在一段時間內的相對持久性,但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性印記的動物研究來作為他們的理論基礎。關於在動物研究基礎上建立人類性行為模型的局限性和有效性存在著相當多的爭議(巴倫與布朗,2012年)。在這種理論方法中,人類能動性在性傾向改變中的作用很可能被低估了,這一點已經被文獻記載的自發改變和治療輔助改變的報告所證實。後來的條件反射經驗的作用也被最小化了,比如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同性戀色情與手淫的結合,一些男性報告說這改變了他們的性喚起模式。因此,我相信對於這些研究人員來說,對性吸引的變化持謹慎態度而不是悲觀態度可能是更合理的結論。

 

我對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特點有一些疑問,那就是作者傾向於將所有性傾向的發展途徑都納入到條件反射模型。顯然,他們為性傾向發展的關鍵發展階段的條件反射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學術論證。(參見比克漢姆等人,2007年;霍夫曼,2012年;以及普法烏斯等人,2012年)。然而,這還不足以提供一個包羅萬象的解釋,而且作者似乎沒有意識到其他潛在的發展影響。此外,他們似乎認為同性和異性傾向同樣具有可塑性,並受到條件反射和印記的影響。在他們看來,對於沒有受過創傷的個人來說,這可能是一種規範的發展途徑,但他們卻保持沉默。然而,兩性互補性和人類經驗都表明,在沒有發育障礙的情況下,生物啟動和性別認同的發展過程(例如:對同性別的父母的認同)應該有利於異性傾向的發展。

 

考慮到這是一個方便的樣本(盡管其相當大),並通過相關性進行分析,而無法提供明確的因果陳述或普通人群的流行率。在能夠更牢固地建立從兒童虐待到性傾向的合理理論路徑之前,顯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盡管存在這些局限性,奧基夫等人(2014年)和彼爾德等人(2013年)在質疑生物和遺傳因素在非異性戀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方面對文獻做出了重要貢獻。事實上,這項研究在性傾向的公開討論中沒有被提及,這表明它支持了一種不受歡迎的說法,即兒童時期的性侵害在非異性戀的發展中具有潛在的形成作用。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些發現對於幫助客戶改變他們不想要的同性吸引和行為的臨床醫生具有重要的驗證意義。

 

References

 

Barron, A. B., & Brown, M. J. F. (2012, August 9). Let's talk about sex. Nature, 488, 151-152.

Beard, K. W., O'Keefe, S. L., Swindell, S., Stroebel, S. S., Griffee, K., Young, D. H., & Linz, T. D. (2013). Brother-brother incest: Data from an anonymous computerized survey. Sexual Addiction & Compulsivity, 20, 217-253. doi: 10.1080/10720162.2013.807483.

Bickham, P. J., O'Keefe, S. L., Baker, E., Berhie, G., Kommor, M. J., & Harper-Dorton, K. V. (2007). Correlates of early overt and covert sexual behaviors in heterosexual women.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36, 724-740. doi: 10.1007/s10508-007-9220-1

Hoffmann, H. (2012).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conditioning in sexual orientation.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1, 63-71. doi: 10.1007/s10508.012.9915-9

Pfaus, J. G., Kippin, T. E., Coria-Avilla, G. A., Gelez, Helene, Afonso, V. M., Ismail, N., & Parada, M. (2012). Who, what, where, when (and maybe even why)? How the experience of sexual reward connects sexual desire, preference, and performance.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1, 31-62. doi: 10.1007/s10508-912-9935-5

O'Keefe, S. L., Beard, K. W., Swindell, S., Stroebel, S. S., Griffee, K., & Young, D. H. (2014). Sister-brother incest: Data from anonymous computer assisted self interviews. Sexual Addiction & Compulsivity, 21, 1-38. doi: 10.1080/10720162.2013.877410

 

羅斯科博士(Dr. Rosik)是俄勒岡大學和富勒心理學研究生院的披貝塔卡帕(全美大學優等生榮譽協會,意為「智慧[對知識的熱愛]」,Phi Beta Kappa)畢業生。他是加州弗雷斯諾的一名心理學家,也是治療選擇和科學誠信聯盟(NARTH研究所所在地)的前任主席。同樣也是美國心理協會的現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