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评价: 0 / 5

减星减星减星减星减星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two-new-studies-may-upend-current-attitudes-toward-sexual-orientation-change-efforts

兩項新研究可能會顛覆目前對性傾向改變努力的態度

Two new studies may upend current attitudes toward sexual orientation change efforts

研究人員的發現強調,廣泛抑制性傾向改變的努力,會對那些試圖處理不想要的同性吸引的人造成損害。

2021年5月13日

特色图片

心理學家 Shutterstock

道格•曼瓦林(Doug Mainwaring)(https://www.lifesitenews.com/ajax/author-profile/doug-mainwaring

 

2021年5月13日(生活新聞網【LifeSiteNews】)(https://www.lifesitenews.com/)—最近發表的兩項學術研究挑戰了長期以來這個政治主導的觀點-即通過提供輔導幫助經歷不想要的同性吸引(same-sex attraction, SSA)的個人是有害的,這些研究並且很可能扭轉過去十年中大力開展的、加大法律力度禁止性傾向改變努力(sexual orientation change efforts,SOCE)的趨勢。

 

帶有輕蔑貶義標籤「轉換療法」的SOCE被特殊利益團體詆毀,這些團體尋求增強同性戀是不可改變的特徵的這種概念,以支撐法律上翻天覆地的徹底改變;這些法律已經侵蝕了人類對婚姻的理解;縱容了一連串破壞宗教自由的攻擊;扼殺了許多基督教社會項目的運作,尤其是收養和寄養組織;並且為一代兒童在同性家庭中成長、並且故意否認父親和母親的這些做法提供辯護。

 

在我們當前的政治/文化環境下,這兩項研究的意義是驚人的,正如其中一項所指出的:

 

目前,美國20個州和無數大城市在法律上禁止由有執照的治療師提供的SOCE為未成年人提供服務。目前正在努力擴大這些禁令的範圍,將成人消費者和無執照的宗教提供者包括在內。

 

直到現在,心理學專業的研究普遍都是有缺陷的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進行的調查研究導致對SOCE的壓倒性負面態度有一個普遍的共同點:它們完全從自認是性小眾(LGBT)的人群中提取資料。事實上,性小眾的身份認同是這些研究的「納入標準」之一。因此,任何不自認為是性小眾卻具有同性吸引的人都可能被排除在外,但有相當一部分不想要的同性吸引個體並不認同自己是性小眾,而是優先考慮他們的宗教身份。

 

因為根據定義,他們被排除在性小眾研究之外,所以他們的經歷沒有在大量研究中得以展現,從而導致歪曲、毫無根據的結論以及災難性的、不明智的立法和司法結果。然而,由同性吸引的男性和女性(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not-conversion-therapy-pulse-nightclub-survivors-host-rally-for-people-whove-left-lgbt-for-jesus)中、自認為是前性小眾(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i-lived-as-a-gay-man-by-gods-grace-im-now-married-with-3-daughters)的人數(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200-ex-lgbt-men-women-rally-to-show-freedom-theyve-found-in-following-jesus)是相當多的。

 

大多數性小眾心理學研究的第二個缺陷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前SOCE的痛苦程度。換句話說,研究人員沒有詢問每個參與者在進入心理輔導以求改變之前是否有自殺傾向。這些研究只是問「你嘗試過SOCE嗎?」如果是的話,「你現在的自殺傾向是怎樣?」

 

向那些拒絕認同自己是同性戀的人學習

兩項新的研究來自有同性吸引但拒絕認定自己為同性戀的男性群體,盡管基於相隔十年收集的資料,但研究人員得出了非常相似的結論。

 

洛西克(Rosik)、拉夫沃爾(Lefevor)和貝克蘇塔(Beckstead)發表在2021年春季《法律與醫學問題》(Issues in Law & Medicine)上的研究,《拒絕LGB群體(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身份的性小眾:他們是誰,為什麼重要?》(Sexual Minorities Who Reject an LGB (Lesbian, Gay, Bisexual Identity: Who Are They and Why Does It Matter?) (https://issuesinlawandmedicine.com/product/rosik-sexual-minorities-who-reject-an-lgb-identity/)發現,拒絕接受LGB群體身份的參與者在抑鬱、焦慮和社會心理繁榮程度方面的表現並不比那些認定自己為LGB群體的參與者更差。

 

「作者最後警告,不要假設從認定自己為LGB群體的人口樣本中獲得的理論和結構必然會概括到那些拒絕LGB身份的性小眾,」醫學博士安德列•范•莫爾(André Van Mol)在一份由基督教醫療及牙科協會(Christian Medical & Dental Association)發表的研究總結(https://cmda.org/new-study-addresses-sexual-minorities-who-reject-lgb-identity/)中指出,「他們同樣告誡,不要使用源自或受控於自認是LGB群體的研究,他們拒絕或疏遠傳統信仰社群,為了制定法律或者進行宣傳,以影響到傳統宗教社群中的性小眾。他們呼籲法律和心理健康組織的部落化,這些心理學家建議,法律、官方和臨床指導必須來自基於人群的樣本資料,能夠識別出非性小眾或那些故意招募此類個體的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人員被指示不要假定宗教保守的性小眾拒絕LGB身份是在傷害自己。」

 

范•莫爾寫道:「研究人員勇敢地指出,拒絕LGB的身份和優先考慮異性戀身份的可能性顯示出『原則,宗教信仰,而不是損害健康的羞恥感或自我厭惡感』。」

 

「說得好,」他補充道。

 

第二項研究,由索林斯(Sullins)、洛西克(Rosik)和桑坦洛(Santero)撰寫的《性傾向改變努力的功效和風險:對125名暴露身份男性的回顧性分析》(Efficacy and risk of sexual orientation change effor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5 exposed men)(https://f1000research.com/articles/10-222),針對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在2009年關於「對性傾向的適當治療反應」的報告提出了問題。

 

「美國心理學協會的報告不鼓勵旨在促進改變的做法,但在任何專業實踐方面沒有給出任何關於道德和法律禁令的建議,」作者指出,「鑒於專業和募款組織對SOCE的反對,自美國心理學協會報告發佈以來,很少有研究為改變的努力提供甚至適度的支持,這並不奇怪。」

 

研究人員的發現強調,廣泛抑制性傾向改變的努力,會對那些試圖處理不想要的同性吸引的人造成損害:

 

在參加SOCE之前,絕大多數已婚男性(71%)參與過同性戀性行為。在SOCE之後,這一比例下降到只有14%,並且在已婚男性中的比例僅為未婚男性的一半左右。從樣本中男性的角度來看,接受SOCE功效的最重要跡象之一,可能是它與顯著減少的不想要的同性活動有關,這些活動與他們婚姻的宗教規範相衝突。

 

「一方面,我們的發現與來自雙胞胎、全基因組關聯的研究、人口研究和敘述性報告的綜合證據一致,就是1)性傾向不是一種不可改變的遺傳特徵,受後天環境的影響大約是受遺傳繼承影響的兩倍;2)可以觀察到性傾向在生命成長過程中是可變的,甚至是流動的,3)據報導,性傾向在強烈的宗教影響下會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寫道,「另一方面,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援先前的證據,即性傾向通常不是或者不容易改變。」

 

「總的來說,我們發現,這些性小眾男性中的大多數認為他們參與SOCE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幸福感。不到5%的參與者報告稱經歷了負面變化,」他們繼續說道,「正面變化的報告相比負面變化的報告顯得更顯著,分佈更廣,最強烈顯著的是抑鬱症,還有自尊、社會功能、自殘、自殺傾向和酒精/藥物濫用。」

 

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該研究的一個重要觀察結果強調了宗教在得到最多SOCE幫助的人的生活中的高度重要性:

 

或許這種分割的最明顯指標是,改變導向和自認是LGB的樣本所報告的虔誠的宗教信仰差異巨大。我們的參與者中整整有88%的人報告,每週都有或更頻繁地參加宗教聚會,只有2.4%的人報告很少或從不參加。相比之下,在最近的自認為LGB的性小眾的人口樣本中,只有9%的人報告至少每週參加宗教聚會,69%的人報告很少或從不參加…

 

性傾向的改變或穩定的前景可能與改變導向樣本的顯著高度的宗教性和自認是LGB樣本的顯著很低的宗教性有關。未來的研究會包含這兩個人口群體,這可能有助於澄清這種可能性。

 

報告最後指出,近年來專業心理學界在對改變性傾向努力的方法中存在弱點,以及他們毫無根據地不予理會這些努力所造成的損害:

 

有組織的心理學對SOCE兩極分化的態度似乎導致了狹隘孤立的研究,將性小眾的一個亞群體視為整個人口的代表,這對正確理解這些個體中性傾向改變的複雜性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