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自 http://www.frc.org/op-eds/christian-compassion-requires-the-truth-about-harms-of-homosexuality】
作者:Tony Perkins
媒體近日有好幾宗青少年因「反同性戀」欺凌而自殺的報道,有同運組織歸咎保守派基督徒,因他們教導說同性戀行為是錯的;亦歸咎反對部分同志政治議題如同性「婚姻」的維護家庭價值團體,如家庭研究議會等。
我認識的基督徒及維護家庭價值領袖均一致認為,不應以言語或暴力欺凌-尤其對孩童,此舉有違基督徒愛鄰如己之義,維護家庭運動絕不支持這種做法。
當欺凌發生,應歸咎於欺凌者本身,而非社會那些明顯反對欺凌的組織。而我懷疑欺凌者中其實鮮有恆常上教會者;或許他們大都缺乏父或母親關愛,這倒不希奇。我認為,宗教信仰與恢復傳統家庭值價才是解決欺凌問題的良方,而非欺凌問題的導因。
然而,像同直教育網絡(the Gay, Lesbian and Straight Education Network)等同運組織不僅爭取寬容同性戀者,更主張肯定其同性戀行為,並要求重新定義家庭;此舉實在徒添社會悲劇。
有充份證據顯示,有同性戀經驗者,有精神健康問題比率-包括抑鬱-大致偏高;但卻無實證顯示這種情況與社會普遍反對同性戀行為相關。事實上,荷蘭的數據足證情況正好相反,該國是全球最「親同志」國家,但研究仍然顯示,同性戀而有精神健康問題者比率仍較其他人高許多。
在同性戀人口中,於青年時期就「出櫃」者,有精神健康問題比率是族群內最高的。然而同直教育網絡仍鼓勵青少年愈早「出櫃」愈好,這實在令他們聲稱想解決的問題更營惡化。
部分同性戀者或許隱然覺得,同性戀是不正常的,只是同志運動並傳媒及相關教育機構教導說,他們是「天生同性戀」的,永不可改變;這才是令他們沮喪、甚至最終自殺之因,問題不在社會不接納。
基督徒能給予同性戀者最重要之事,是盼望-盼望他們的罪一如其他人之罪,能被寛恕,讓耶穌基督的能力來改變。耶穌命信徒愛鄰如己,這當然也包括愛同性戀者。但愛對方,不等於認同他所有行為。父母若是認同孩子所做的所有事情,這不是愛他,而是害他。同理,我們也不能認同成年人所做的自毀行為,如酗酒、濫藥、魯莽駕駛,或婚外性行為。
同性戀行為往往涉濫交、性病、精神病、濫藥、家暴等,且問題比率甚高,既傷害當事人亦破壞社會。我們若鼓勵人涉足這些活動,並非愛人的表現-不管這種種行為帶來多大的感官快樂。若真的愛對方,就應該幫助他們克服問題。因此,我們將繼續在公共領域反對認同同性戀行為之政策。
聖經裡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的故事可以作模範,令基督徒知道如何應對同性戀問題。羣眾嗜暴,想用石頭打死婦人時,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的,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羣眾都知道他們是罪人,就陸逐散去。耶穌救了那婦人,但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祂不是說:「走吧,你根本沒有罪」,而是說:「走吧,不要再犯罪了。」
基督徒憐憫人,與呼召人過聖潔生活,兩者並無衝突。但聖潔生活(屬靈上)與健康生活(物質上),則務必要求人杜絕同性戀行為。我們若停止傳講真理,實在於人無益。
Tony Perkins 家庭研究議會總幹事。
(http://www.frc.org/get.cfm?i=BY03H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