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评价: 0 / 5

减星减星减星减星减星
 

 http://www.crisismagazine.com/2016/traumatic-foundation-male-homosexuality

男同性戀的創傷基礎

2016年12月19日

Joseph Nicolosi(http://www.crisismagazine.com/author/joseph-nicolosi)

20171025

作為一個治療同性戀傾向者的心理學家,看到LGBT運動令世界相信「同性戀」需要修改我們對人的認識,令我沮喪。

這種改變應該歸咎於心理專業。從前,人們普遍認為,「正常」是「按照其設計正常工作」,沒有「同性戀者」這樣的人,因為人類被公認為是自然地和根本性地是異性戀者。在我3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我看到了這個原始人類學理解的真實。

在我看來,同性戀主要是性別創傷的一種症狀。雖然有些人可能在出生時有些生理條件(產前激素影響,天生情緒敏感)使他們特別容易受到這種創傷,但是區別男同性戀條件的,是在正常的男性認同過程中有一個中斷。

同性戀行為是一種有症狀的嘗試以「修復」原來使男孩脫離了他沒有取得的天生的男性氣質的創傷。這使同性戀與異性戀不同,異性戀是自然從原來的性別認同發展而產生的。

大多數同性戀的基本衝突是:一個男孩-通常是一個敏感的孩子,比一般人更容易遭到情感傷害-渴望從其同性別的家長(父親)得到愛和接納,但卻感覺到沮喪和憤怒,因為這個孩子感受到這位家長(父親)是無反應的或虐待的。(注意,這個孩子可能有兄弟姐妹對同一位家長有不同感覺)。

同性戀活動會是這愛恨關係的情色重演。像所有的「反常」(perversions)-我用這個詞不是要刻薄,而是在某種意義上說,同性戀發展是「濫用」(perverts)或「使人遠離」情色依戀的生理上合適對象-同性性欲傾向(same-sex eroticism)包含一種內在的敵對維度(intrinsic dimension of hostility)。

因此,同性戀固有的植根於衝突:關於對這人的自然性別的接納的衝突,在親子關係的衝突,通常還有,出於同性別的同輩的排斥的衝突。這意味著,我們會看到,會出現支配-屈服這主題玷污著同性戀關係。

對於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性取向是一個要包含、「吸收」和「掌握」另一個男性的試圖。它是一種對另一個人的象徵性的「佔有」,通常更多是侵略性而非表示愛意。一個當事人說,他對引起恐懼的男性的性化(sexualization)是「性高潮的勝利」,另一個人說這是「性高潮的止痛藥(orgasmic painkiller)。」

同性戀發展的這個創傷模型也有一些例外。我們在我們診所有發現另一種形式的同性戀,其特點是相互的、情感上的依附,最常出現在我們的青少年當事人和一些不成熟的成年人。在這種類型的同性吸引中,沒有敵意依賴的特徵,而是浪漫的青春期特質-具有性表現(sexual manifestation)的迷戀。這樣的關係可能會發生幾個月或幾年,然後就放棄了,不再會恢復,隨著這個吸引階段的過去。

然而,一般的規則是:如果一個孩子在一種影響性別的特殊方式受了創傷,那麼他將會成為同性戀,如果你不以那種特殊的方式令一個孩子受創傷,那麼異性戀發展的自然過程將會展開。

許多同性戀者報稱在其童年時被一個同性別的人性虐待。性騷擾是虐待,因為它偽裝成愛。這裡是一個當事人記載到他被一個年紀較大的青少年調戲:

我想要愛和關注,而這一切都與性混雜在一起。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我真的對其他男孩沒有性方面的興趣…我以為他[這個施虐者]很酷。他從不給我任何關注,除非他想愚弄我。當我們有性行為時,感覺很特別…它讓我感到興奮和強烈,是我們之間的一個秘密。我沒有其他的朋友,我和父親的糟糕關係也沒有幫助。我在尋找友誼…但是我討厭那個强烈的回憶…整件事簡直令人噁心和不安…這是我同性吸引的根本原因。

這個當事人做了如下聯想:「為了得到好的東西-即是『愛』和『關注』,我必須接受自己是可耻的和不好的:從事『令人恐懼』、『禁止』、『骯髒』和『令人厭惡』的活動。」

在治療過程中,當這個當事人在一個他不想要的、感覺到同性吸引的時刻,注意到他的身體的感覺時,他發現,在他感受到同性戀感覺之前,他總會體驗到被另一個男人羞辱的感覺。作為他童年被虐待的一個重現,這個「被羞辱的自己」是他感到同性吸引的必要前提。

這個當事人過去受到的虐待和他現在的同性戀行為之間的關係,就是重複強迫(repetition compulsion)的一個例子。在尋找愛和接納的過程中,他陷入了一種自我挫敗和自我懲罰的行為,通過這種行為,他沒有意識地尋求最終勝利並解决自己的核心傷害。重複強迫包含三個要素:(1)自我控制(self-mastery)的嘗試;(2)自我懲罰(self-punishment)的形式;(3)避免那個潜在衝突。

對這些人,他們可怕地預感他們的男性自我肯定(masculine self-assertion)將不可避免地失敗和導致羞辱,激勵他們要透過同性情欲追求滿足。他們選擇了一種儀式化的重演(ritualized reenactment),希望不要像過去所有其他情況,「這一次,我會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從這個男人,我會為自己找到男性力量,」和「這一次,那種內裡空虛的不安感會最終消失。」反而,他給了多一個人權力去拒絕他,羞辱他,和讓他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當那種產生羞愧的情節一再上演時,這只會使他更堅信自己真的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受害者,根本不值得愛。

男同性戀者經常報稱,他們渴求「腎上腺素活力(adrenalin zap)」,這是受一種原始恐懼的元素強化了。有一種完整的同性戀亞文化,從在公共場所如公園、公共浴室、和長途卡車服務站進行瘋狂性行為而得到快感,並且,對被發現和被揭露的恐懼驅動了其情欲。

雞奸行為的本質是受虐狂(masochistic)。肛交是對我們身體設計的一種侵犯,它是不健康的,在解剖學上是破壞性的,損壞直腸和傳播疾病,因為直腸組織是脆弱的和是易穿透的。在心理上,這個行為侮辱和貶低一個男人的尊嚴和男子氣概。

強迫性行為(Compulsive sexual acting-out)-因其充滿戲劇性並使人期望得到滿足感-掩蓋了要獲得真實的依附的這個較深層、較健康的內在驅動力。

男同性戀世界的機能失調是不可否認的。科學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以下不幸的比較的證據:

男同性戀者之中的性強迫(Sexual Compulsivity)是一般人六倍以上。

男同性戀者參與對伴侶的人際暴力(partner interpersonal violence)比異性戀男性多三倍。

男同性戀者參與施虐的做法(sadistic practices)比異性戀的男人高很多。

男同性戀者的情緒障礙(mood disorders)和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s)的發病率幾乎是一般人的三倍。

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比異性戀男性要多四倍以上。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比異性戀男子多五倍以上。

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幾乎是異性戀男子的四倍(3.8)。

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對在公共場所恐懼)比異性戀男人多超過六倍半。

強迫性神經失調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比異性戀男性多超過七倍(7.18)。

蓄意自我傷害(Deliberate Self Harm,自殺傾向),比異性戀男性多兩倍以上(2.58)至超過十倍(10.23)。

對尼古丁的依賴(Nicotine Dependence)比異性戀男子多五倍。

對酒精的依賴(Alcohol Dependence)比異性戀男子多三倍。

對其他藥物的依賴(Other Drug Dependence)比異性戀男子多超過四倍。

濫交(Promiscuity),在麥克沃特和麥迪森(McWhirter and Mattison)的經典研究有很好的說明,他們是兩個同性戀男性,在他們的書「男性伴侶」(The Male Couple)(1984)中,他們研究過的165個關係,沒有一對能够維持超過五年的性忠誠。作者們-本身是同性戀伴侶-驚奇地發現,外面的性關係不僅不會損害這關係的持久,而且實際上對其存在是不可缺少的。他們的結論是:「維持一對伴侶超過十年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們感到缺乏佔有欲(the lack of possessiveness they feel)」(256頁)。

認識到在同性戀活動中的愛恨交織的維度,我們就可以理解同性戀男子嘗試修復他的童年創傷。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的視窗,說明為什麼盡管同性戀在社會被接受的程度是空前地高,然而同性戀社群仍會繼續有極大的不滿。

同性戀在自然世界中,除了是作為一種症狀、一種悲劇事件的後果以外,沒有任何意義。否則,它是非現實世界的,一個由幻想和欲望的虛構。但是通過社交媒體、好萊塢和政治力量(最近是奧巴馬政府)的幫助下,對人類的一個新定義被發明出來了。這種語言手法創造了一個虛構的想像,是一個劫持了現實的色情幻想。古典人類學被顛覆了,一個新的人被設計出來了。當一個人標榜自己為「同性戀」,他就是使自己脫離了自然境界,使自己不能充分參與人類的命運。

從父親到兒子,到孫子再到曾孫,一個男人的種子就是他與子孫後代的紐帶。通過他的去氧核糖核酸(DNA),他活在別人的生命中。當植入女人的子宮時,他的種子就會產生生命。但在同性的性生活中,生命的種子只能導致腐敗和死亡。

在自然的性行為中,人類被保存下來,人通過後代繼續活著。但是,在侵犯我們的身體設計、由創傷驅動的性行為中,他的生殖力產生死亡和毀滅。因此,身體的智慧顯示了這種對比:新生命對比衰敗和死亡。

難怪我們在同性戀世界看到如此多的不滿;不僅僅是因為社會的反對,而更是因為生活在這個同性戀世界的男人感覺到同性戀身份的無效益(futility)。它代表著,他的祖先們通過自然婚姻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那長長系列被終止。

在現實世界中,一個同性戀身份毫無意義。僅僅在作為一種症狀,作為喪失依附的一個情欲上的修復,同性戀才有了意義。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https://www.shutterstock.com/pic-110328875.html)

Joseph Nicolosi(http://www.crisismagazine.com/author/joseph-nicolosi)

Joseph Nicolosi博士,是加利福利亞恩西諾(Encino, CA)的托馬斯·阿奎納心理診所(Thomas Aquinas Psychological Clinic)的臨床主任,是有關同性戀的四本書的作者,包括「對男同性戀的修復治療」(Reparative Therapy of Male Homosexuality)、「羞耻和依附喪失」(Shame and Attachment Loss)。要了解更多信息,瀏覽JosephNicolos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