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评价: 0 / 5

减星减星减星减星减星
 

http://www.mygenes.co.nz/myths.pdf

同性戀常見誤解

1.同性戀者占總人口的10%

沒有學者會認同。許多國家大量調查顯示男同性戀者(包括雙性戀者)占人口的2-3%,而女同性戀者為1-2%。

2.同性戀關係的穩定和持久與異性戀者相同

男女同性戀者的同性戀關係持續大約4.5年。在易於離婚的美國,一對異性戀夫婦幾乎更加有機會接近他們的銀婚紀念日(25年)。

3.同性戀者極度淫亂

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的伴侶數量是異性戀的3-4倍(是中位數的相比)。(有些人認為這極度,而有些人則不然。)

4.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在心理上與異性戀者一樣

根據經驗來看,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的問題是異性戀者的3倍。所有同性戀者都有試圖自殺的傾向,另外問題,對男性主要是抑鬱症以及其他情緒障礙,對女性是濫用藥物的問題,雖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

5.同性戀者的心理問題是社會歧視和被拒絕的結果

這一點的證據很少,無論是在寬容和被接納的環境中,還是在不容忍的環境中,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類型都差不多是一樣的。

6.同性戀生來就是如此

六項研究(2000-2011):如果一對同卵雙胞胎的其一有同性吸引,那麼雙胞胎的另一個也同樣有同性吸引的機會,男性只有11%,女性只有14%。這意味著雙胞胎所具有的相同因素-例如基因和教養-大體上無關,對隨機事件以及對共同因素的個人和特質反應占主導地位。

7.同性戀者說他們從記事起就一直如此

對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同性戀者還是異性戀者,第一次性吸引的平均年齡是10歲。對三分之二的人,年齡在6歲到14歲之間。因此,説同性吸引是最早的記憶是十分非典型的。可能會被同性戀者記住的是早期渴望屬於同一性別群體,這源自於不安全和分歧的感覺。

8.同性戀選擇這種生活方式

如果第一次性吸引是在10歲左右,那麼就可能很少會有知情的、負責任的選擇。在那個年齡階段,按任何常見的觀念沒有人會選擇一生的性取向或生活方式。同性吸引被發現存在一個人身上,而不是被選擇。

9.沒有人知道同性吸引是如何形成的

許多受同性戀吸引的人,能夠追蹤到早期的性虐待經歷、對家庭關係破裂的反應、被同性同齡的人排斥、色情。另一些人則不習慣考慮易受影響的環境,以及也不知道他們的同性戀取向是如何形成的-就像大多數異性戀者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成為異性戀一樣。有很多條路徑,每一條都相對較小,但對那些他們影響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10.性取向不能改變

中立的學術調查顯示有實質性的變化。大約一半的同性戀/雙性戀人群(在一個非治療性的環境中)在一生中走向異性戀。現異性戀人群中大約有3%曾經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或雙性戀。性取向並非不可改變。

11.青少年同性戀者在學校需要特殊的心理輔導

今天在西方,在16歲時認為自己是同性戀的青少年的98%,一年後他們會認為自己是異性戀。以同性戀傾向是內在和固定的為理由,向青少年提供同性戀肯定性的輔導是不負責任的。

12.令性取向產生變化的療法是有害的

最好的縱向研究(有其他許多研究支持)顯示,大多數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有變化-從輕微到100%。對大多數其他療法的結果來說,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都是典型的。重新定向療法也能減少抑鬱和藥物濫用。

13.個人性行為不影響社會

男性同性戀者的性行為在醫學上是有風險的,調查顯示已婚的男同性戀/雙性戀男性佔15%。在長期的、忠心的、委身的關係之外的性行為(同性戀或異性戀)在很多方面都是國家的代價。(見2)

N.E. Whitehead, Ph D., August 2012, www.mygenes.c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