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评价: 0 / 5

减星减星减星减星减星
 

http://www.campaignlifecoalition.com/index.php?p=Born_Gay%253F

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破除「同性婚姻理据」的迷思

pic39

维护家庭倡导者致力恢复传统婚姻定义,乃是为孩子和家庭生活的好处;立场有理有节,不必论及同性恋,此理由本身已相当充分。可惜许多加拿大人仍未看破「同志平权」所提种种煽情理由,也未意识到同性婚姻将对社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很多人说:「如果同性恋是天生的,阻碍他们争取岂非不公道?」不少国民因此支持同性婚姻。大多数加拿大人真心相信,科学家已发现「同性恋基因」,这个迷思亦让同性恋运动分子及媒体大肆宣传,其实此说并无科学根据,必须在此解说一下,以正视听。

事实上,科学家从未发现同性恋基因、或任何导致「同性恋」的基因元素;事实上,大多数科学研究显示情况正好相反-同性恋非基因使然,而是因童年期与同性别家长情感联系失效,也可能因孩子的性格使然,影响继后连串发展。一项大型研究也发现,近半自称同性恋者的男士曾遭较年长的男人性侵犯,可见此种倾向乃与不幸经历相关。今天一般认为科学界已找到「同性恋基因」,此说可追溯至1990年代三项科学研究-其一为脑部研究,其二为双生儿研究,其三为基因研究。[1]

研究一:脑部研究,1991

pic40

研究员Simon LeVay在其同性恋人因艾滋病离世后,即进行研究,比较各类人士大脑结构INAH3区域的大小,该区域乃与动物性行为相关。他研究几具遗体的大脑,包括6女(假定是异性恋者)、18男(已知是同性恋者),并另外,16男(假定是异性恋者)。LeVay报告指,男异性恋者ΙΝΑΗ3区域较女性及男同性恋者大,他因此总结说,「估计性倾向是生物结构」。[2]

然而,不少研究员质疑其结论。举例说,16名假定为男异性恋者中有6名死于艾滋病,所占比率相当大,而那个年代艾滋病主要仍局限同性恋圈子,有研究员说:「LeVay很可能误将部分同性恋者当作异性恋者。」[3]

此外也有其他问题,如同性恋与异性恋组别其INAH3大小相约者占比例不小;脑结构之不同可能受性行为影响(而非性行为受脑结构影响);而且,相关现象可能因艾滋病所致(同性恋组别所有人均死于艾滋病),而非某种性倾向人士之特征。[4]

研究二:双生儿研究,1991

pic41

两名研究员(Bailey and Pillard)对有双生兄弟的同性恋者住行研究,调查他们的性倾向。他们的理论是,假如双生兄弟同是同性恋者的比率高于其他组别-包括异卵双生儿,非双胞兄弟或领养的兄弟,即可证明这的确受基因影响。[5]他们发现,同卵双生兄弟中若其中一人是同性恋者,另一人也是同性恋者的机会率是52%。

是项研究也有问题,结果也与其他同类研究相违,而其本身证据不成立。最后一点,在同卵双生儿研究里,二人特征相同的机会率应为100%,如二人同为黑人、同为男性、同长红发、同有蓝眼睛;因为同卵双生儿的基因组合完全相同,所以特征同发率是100%。而上述研究所说的52%,正显明同性恋并非基因使然![6]

研究三:基因研究,1993

pic42

基因学家Dean Hamer博士曾做一项研究,其理论是,致同性恋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经该段基因遗传。研究发表后马上成为头条,媒体大肆宣扬此「证据」。

然而媒体没说的是,Hamer自己也说,这并不能证明的确有同性恋基因。他接受《基因杂志》(Gene magazine)访问时指:「我们没找着同性恋基因,我们认为主导性倾向的基因并不存在…没一项测试能准确预料孩子长大后是否同性恋者,这倒是肯定的。」

Hamer的发现还有另一疑点-其他科学家无法重演其实验。1999年,《科学期刊》(Science)报道一研究团队(Rice等)尝试作更大型测试重演上述结果,他们说:「研究规模相当大,若真有该段基因的话肯定能找出来…但结果显示,X染色体并无基因段落致男同性恋倾向。」[7]

总结:科学研究未能证明同性恋是天生的,事实上,科学研究显示情况正好相反-同性恋并非天生。

同性恋的心理成因

Nicolosi博士是美国同性恋研究及治疗联会(NARTH)主席,以下为接受加拿大记者Michel Lizotte访问片段。

Joseph Nicolosi博士、临床心理学家解释有关同性恋的临床证据与研究。

前同性恋者为证

今天有成千上万男女在属灵与心理辅导帮助下,从同性恋变成异性恋,这些人的存在,正是「同性恋非天生」活生生的证据;或最少显示出,部分同性恋者并非天生使然。

  1. Peter Sprigg, "Outrage: how gay activists and liberal judges are trashing democracy to destroy marriage," Regnery Publishing, 2004, p.37
  2. Simon LeVay, "A Difference in Hypothalamic Structure Between Heterosexual and Homosexual Men", Science, 253, August 1991
  3. Stein, 197.
  4. LeVay, 1035-36.
  5. J. Michael Bailey and Richard C. Pillard, "A Genetic Study of Male Sexual Orientat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48, Dec 1991.
  6. Peter Sprigg, Outrage, p.40.
  7. George Rice, Carol Anderson, Neil Risch and George Ebers, "Male Homosexuality: absence of Linkage to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t Xq28", Science 284, April 1999.